陈令新
陈令新,男,汉族,研究员,硕士生、博士生导师。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2004-2009年分别在清华大学化学系、汉阳大学生物纳米工程系学习和工作。2009年入职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工作,组建“海岸带生态环境分析监测与生态修复”团队,主要研究领域为海洋环境分析监测理论与在线监测技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涉及化学测量学、环境化学、海洋化学、生物化学、精密仪器等学科方向。提出并践行以化学和地学等多学科交叉思路解决海岸带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技术问题,服务于污染分析监测与污染防治等国家重大需求。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分会(首任)理事长。现任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多个国际期刊编委或副主编。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支持下,致力于面向海岸带、近海的化学与生态环境要素(例如:重金属、有机物等典型污染物,营养盐、总磷、总氮、藻类等生态参数)的分析监测,利用纳米材料、生物材料和光电磁等探测手段,构建微、纳尺度分析传感界面,创新分析监测新原理、新方法和新仪器装置,为海岸带生态环境分析监测和生态修复提供系统性、创造性解决方案。迄今,获授权分析监测新原理、新方法与新仪器技术专利40余项,出版《海洋环境分析监测技术》等中、英文著作5部。在Nature Sustainability,Nature Communications,Analytical Chemistr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和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00余篇,应邀在Chemical Reviews, Chemical Society Reviews等期刊撰写综述5篇。论文被他引 >35,000次,H-指数 >100。自2020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跨学科领域”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相关成果获海洋科学技术奖、海洋工程科学技术奖、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奖7次,并多次获烟台市科学技术奖。
研究方向:
团队以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应用研究和技术转化相结合,以多学科交叉和任务带学科为特色。海岸带生态环境分析监测研发工作主要涉及化学测量学、环境化学、海洋化学、生物化学、精密仪器等多学科融合的环境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主要研究方向:
1、污染物识别、分析监测与评估技术。①复杂基质样品前处理材料与技术(分子印迹材料、色谱-质谱联用);②成像可视化分析监测技术(纳米光学探针及其成像技术、分子荧光探针及其成像技术);③现场快速检测试剂盒与试纸条技术(微流控芯片、纸基芯片);
2、生态环境监测、监视仪器与预警评估。①可视化监测监视(水下视频、三维成像、生物监测等海洋光学分析);②分析监测仪器微型化(微流控芯片/流动注射分析);③集成多参数在线监测系统(长时续立体监测、观测网建设);
3、近海环境污染过程、模拟与生态修复。①海洋污染环境行为和生态效应研究与过程模拟(色谱-质谱分析);①生物材料(微生物材料)、化学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②生物材料、化学材料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研究生培养情况:
研究生培养:培养研究生30余名,为全国各地合作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70余名。培养的“国科大”学生中,获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4人次、“院长优秀奖”3人次、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1人次、必和必拓奖学金1人次、国家奖学金4人次、“朱李月华优秀博士生奖”3人次。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人次。多次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中国科学院优秀指导教师奖”,并以杰出的教学科研业绩2次(2019,2022)获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振翅奖。
欢迎具有环境、材料、化学(分析化学、环境化学、有机化学、材料化学、海洋化学)、生物(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和仪器自动化技术等学科背景的同学报考、加入本团队。
联系方式:电话: 0535-2109130; 电子信箱:lxchen@yic.ac.cn
附件下载: